北宋时期,保安军的胡公一族是一个有名的家族。他们世袭本族酋长,世代为北宋守御边关,屡建功勋,世袭本部族军主,世受朝廷封赏,子孙绵延,根深叶茂。以迄金代,仍有遗孓可寻。但是,有关胡公一族的文献记载十分有限,历史影像模糊不清。幸有残存的一批文物资料可资稽考,使我们探讨胡公一族民族、家世、历史的尝试才有了可能。
关于胡公一族的文献,最早见于《宋史》卷四九一《党项传》“大中祥符元年,鄜延鈐辖言,小湖卧浪族军主最处近塞,往时出师皆名为先锋,甚著诚节,诏补侍禁。”天禧元年五月“小湖族都虞侯喏嵬、巡检胡怀节等击贼有功,并进秩。”和《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元年七月乙丑条:“诏鄜延路部送保安军小胡等族巡检内殿承制、閤门袛侯胡继谔赴京,仍令部署司择诸族酋长才勇者代继谔,因以继谔为虢州都监,不复加罪。”嘉靖本《陕西通志》,顺治本、咸丰本、光绪本《保安县志》等地方文献也有记载,但多语焉不详。
经过几次实地调查,志丹现存的北宋胡公家族遗迹主要有胡怀节墓及墓碑、胡继谔神道碑、“大宋故胡公墓志之铭”碑和墓葬、以及石窟中的一些造像题记。几座墓葬均未经发掘,情况不明,现仅就几通碑碣和石窟题记的资料结合有关文献综合考察。
胡怀节家族墓及墓碑
胡怀节家族墓及墓碑,位于永宁镇杨城东庄后塔湾。墓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表散落大量方砖、条砖、筒瓦残片。据当地群众说,这里原来古墓很多,还有一个砖塔能避雨,都在文化革命中被破坏了。残碑为六螭首,赑屃座,现已残损,碑座裸露地面,残碑埋于土中,残高1.5米,仅有碑右的几行文字尚可辨识,其余皆漫漶不清。碑额楷书“先和人之墓碣”,有异于一般碑额题记。可释读的碑文如下:
大宋故西头供奉官閤门袛 侯延州至保安军德靖寨延领洛河川
(胡公墓碣之铭并序)
撰 乡贤进士韩
父殁于大中祥符二年,和( 争仁 胡公,讳怀节,本土人也,少遵父训,长有贤德,继绍其节, 颂 夫立德扬名之士,输忠竭节之臣,为永世之英灵,作后人之轨范,其殁也得不朽。閤父之职 边(以下衍)敕授三班奉职。四年,(改授)右班殿值, (以下衍)敕封礼物,授下班殿侍。三年春, )延安哀(以下衍) 兵戎深入北疆,以征不义(以下衍) 其范。至天禧三年春迁右侍禁,是(以下衍)
四年(以下衍)
仔细研读这些残句,可知此碑为胡怀节和其父的合刻碑,故名之曰“先合人之墓碣”。胡怀节之父“殁于大中祥符二年”。据《宋史·党项传》载:“大中祥符元年,鄜延鈐辖言,小湖卧浪族军主最处近塞,往时出师皆名为先锋,甚著诚节,诏补侍禁。”《宋史》记载,宋真宗咸平元年(998)九月,李继迁袭败绥州党项熟户李继福部,进扰延绥,被宋军大败,又转攻石堡城(在今志丹顺宁以北),被宋将韩崇训打得大败,退屯贺兰山。小胡卧浪部可能多次参加这种反击战,立了战功,即上引“往时出师皆名为先锋,甚著诚节”,才被保奏朝廷封赏,“诏补侍禁”,但没有记其姓名。《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七十大中祥符元年(1008)十二月丁酉条下记载“补延州小胡族朗阿为侍禁,赐名忠顺。”可知胡怀节之父本名朗阿,被朝廷赐名忠顺。侍禁一职为宋初所设八品武官名,分左、右侍禁,后来仅作为表示武官级别大小、俸禄多少的官阶名称,也常作为对藩落首领的赠官,非实职。这是胡氏一族有据可考的第一代祖先,也可能是他们建功立业的开始。但未言及姓氏,可能他们当时还未取胡氏为姓。从其子怀节开始,才以胡为姓。胡朗阿受封的第二年,即战死于对党项的战事中,朝廷敕赠礼物,并追赠下班殿侍之职。
大中祥符三年(1010),边境战事又起,胡怀节被授予三班奉职。四年,改授右班殿值,承袭其父之职,颇有其父风范,屡建战功。故《宋史·党项传》载:天禧元年五月“小湖族都虞侯喏嵬、巡检胡怀节等击贼有功,并进秩。”碑文也载,天禧三年(1019)春,胡怀节又被授予右侍禁。他职守边关,并“深入北疆以征不义”。关于他的详细情况、生卒年月、立碑时间等,由于碑文湮失,不得而知,最后的职务是西头供奉官、閤门袛侯、保安军德靖寨管辖的本族沿边巡检。碑文中以及后面文中提到的西头供奉官、侍禁、左右班殿值、三班奉职、三班差使等官职,均为北宋时设立的小使臣。后来,仅作为武官官阶高低的名称,并用来封赐边境蕃兵首领,并非实际职务。
胡继谔神道碑
胡继谔神道碑,在胡氏家族墓地和胡怀节墓碣右下方山麓台地上,身首一石刻成,六螭首,赑屃座,高3.04米,高大宏伟。上部文字已严重漫漶不清,仅下部文字尚可辨识,但不可通读。残句如下:
大宋故胡公神道碑铭并序
前进士郑襄撰并书
安危伏戚咸系乎藩,守御不壮乎哉! 国之大事在戎矣,不得不
基图 藏外之得人,边鄙之使大业昌盛 府不闻乎
而为 勳 闻 功忘家,州有御寇,禀孚介杰,非公而谁?公讳继谔,字则玉
为内苑使、本官 皇考 閤门袛 侯、本族沿边巡检、赠左千卫将军
本族都翼侯,制本族指 军主、本族都虞侯、继录本族指挥使 为 边务
族万户,皆 公 西地富有资产 三班奉职。本务
者 田
卷 公大筑 勳 以扦寇,既成其绩,于是
资受右侍禁。十月
殊拜受 ,上嘉其英豪,赏其忠 敢 閤 门
银四百两。十二月,改内殿承制。二年六月,
閤 授不次 斯 门副
咩日 江日 荣曰 长洒细泪。次日,
授殿侍。康定二年九月,授三班差使。是日,十
三年六月 借
贼 壮 气度绍英 落
刘 求笄而大归 人 次日 事作
别族
各留于私第, 封金花县 六宅使 元改 君
留职事 公 上以祀礼 失其三也。庆历元年
食邑三百户、散官 国 勲 命王庭,头 承圣旨引见扬 三年 州驻 级。二年,自虢州移 加
州署,享年四十有六。 时金花县 故里 君洎第五子奔丧扶柩
俟尝 逝水 之用,将享龟蛇之寿, 名显,方副倚
曰:子 嗣子右侍禁,一日访于仆馆,且谓
人英 秀禀五行,长于边庭,杰
其志良扶弱边疆,披弩执锐
居五年,为万夫长。一举戈矛,妖气板荡
有人间,克胜将继,悼灵光之墓 帝 勤
荒咸孤守,贻来考之岁动。勒真珉兮,使万世流芳
朝奉男右侍禁保安军小胡等族巡检
刊字
胡继谔神道碑虽为残文断句,但仍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信息。胡继谔,字则玉,约卒于庆历三年(1046)或稍后一点时间,享年四十六岁。以此推算,他当生于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左右。其父“皇考为内苑使、本官閤门袛侯、本族沿边巡检、赠左千卫将军”。内苑使,原为唐代设置的管理皇室庄田之官。宋代此官通常为武官迁转之职,并无实际执掌。北宋末改为武略大夫。閤门袛侯,为宋代所设閤门司的属官,掌官员朝会、宴享、外国使臣朝拜的班次顺序之事。设东上閤门使三人、副使二人,掌庆礼奉表之事;西上閤门使三人,副使二人,掌贡礼进献之事;属官为閤门袛侯。后来这些官职也为武官迁转之职,并无实际执掌。此与胡怀节墓碣首题所衔官职基本吻合。地望也在胡氏家族墓地山脚下,二人为父子关系无疑。内苑使和左千卫将军,当是胡怀节死后朝廷追赠之职,可惜其墓志后面文字脱湮,这里在其子胡继谔神道碑中叙出,弥补了我们的一些缺憾。胡公家族世袭部落酋长,胡继谔也继承了其父的本族首领、军主地位,受封本族都虞侯(后改为都翼侯)、本族指挥使、三班奉职。指挥使,是宋代中级武官名。指挥为宋代基本军事单位,统兵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额定统兵五百名。以此看来,胡继谔统率的部族蕃兵起码也在500名以上。后来因为大筑堡寨“以扦来寇,既成其绩”,被封予右侍禁、閤门袛侯、内殿承制、殿侍等九品小武官的官阶之名号。“上嘉其英豪,赏其忠勇”,又曾赏银四百两,晋升内殿承制、閤门副使、殿侍。康定二年(1041),封其妻金花县君的命妇称号。庆历元年(即康定二年,本年十一月改年号庆历),胡继谔又被封为开国县公、食邑三百户的爵位,不久调任虢州任虢州都监之职,与《续资治通鉴长编》庆历元年七月乙丑条:“诏鄜延路部送保安军小胡等族巡检内殿承制、閤门袛侯胡继谔赴京,仍令部署司择诸族酋长才勇者代继谔,因以继谔为虢州都监,不复加罪。”记载相吻合。庆历三年(1043)或稍后一些时间,殉职于任所,由其妻和第五子奔丧扶柩,归葬故里祖茔。立碑人署衔为“朝奉男 右侍禁保安军小胡等族巡检”,但名字和立碑时间缺佚。
巡检一职,本为五代以来州县衙门掌管巡逻、捕盗、缉私事务的官员。这里的巡检,是统领部落蕃兵的统领。北宋王朝在与西夏近百年的战争中,大量起用了当地亲宋的党项熟户与西夏对抗,组织了地方性的蕃兵部队。据《宋史·兵志》“蕃兵”条下介绍,大致是按其部落设置军事单位,首领为军主、都军主等。然后,按其地域,合数部族为一都巡检所统领。同时,各族首领是世袭的,即所谓“为首领者,父死子继,兄死弟袭。家无正亲,则推其旁属之强者为首领……其大首领上自刺史,下至殿侍,并补本族巡检。”小胡等族巡检即是以小胡部落为主的各部落蕃兵的统领官。
胡子常墓及墓碑
嘉靖本《陕西通志》文献十八载:“胡子常,保安人。嘉祐间率族人与西夏战,有功,进三班奉职。”顺治本、咸丰本、光绪本《保安县志》所载略同,并且明载胡子常墓在保安县,但具体位置不清楚。
胡继谔神道碑对岸杨城西庄山腰,现存一通墓碑,墓地尚存。碑的形制与胡继谔神道碑相似,只是规格较小,高2.70米,圭形碑额,篆书“大宋故胡公墓志之铭”,碑文已一字无存,墓主身份未知。上引文献说胡子常的官阶为三班奉职,其活动的时间为嘉祐间(1056—1063),距胡继谔的卒年庆历三年(1043)前后约二十年左右。古人一般以二三十年为一代。结合胡继谔神道碑的记载推断,这个姓名失载的墓碑、墓葬,极有可能是胡子常的,他当是胡继谔之子或堂侄。
胡子常之后的胡氏家族墓葬、碑石,目前再无发现。但其后裔踪迹并非消失。据胡氏家族墓地十数公里的何家坬石窟门楣上,刻有“惟南瞻部州大宋国保安军德靖寨管下胡族等十四指挥修造石宫佛堂一所,大佛五尊,小佛一千尊、十六罗汉。皇帝万岁。皇业千秋”、“自元祐八年(1093)六月二十一日下手,至绍圣二年(1095)正月二十了毕。”的题记。此石窟开凿于元祐八年至绍圣元年(1093—1095),距胡子常活动的嘉祐年间(1056—1063)三十多年,差不多刚好一代人,又据宋代部族兵首领一般以本族酋长世袭并袭任朝廷官职的常规,这个胡族第十四指挥又极有可能是胡子常的后裔。
光绪本《保安县志》庙祀篇记述城台石窟:“寨西北山阿有石空寺,洛水泛涨,寺为泥淤,李公及忠勇校尉胡公共修复焉。计外层共造大佛像四十二尊,小佛像五十九尊;内层共造大佛像三十二尊,又卧像、立像各一尊。考诸佛像记,以宋正和为最初,天德以后续有增饰,正将李公、胡公乃因寺为洛淤重加修浚之,人文多剥落,语焉不详。”此段文字录自《正将李公重修石空寺碑记》,此残碑尚存。天德(1149—1152)为金海陵王完颜亮年号,距何家坬石窟门楣造像题记中的胡族第十四指挥胡某活动的北宋元祐八年至绍圣元年(1093—1095)近六十年,差不多两代人。这个修复城台石窟“忠勇校尉胡公”,也当是北宋灭亡后归顺了金朝的胡氏家族后裔。
关于北宋小胡族胡公一族分布的地望,除上述他们的遗迹遗物所在的永宁川以外,《俄藏黑水城所出宋西北边境军政文书》和《四库全书》本《武经总要·陕西路·邠宁环庆路》载:华池镇“自子午山狗道岭,至义征、达摩洛河川保安军(原文误为保安车)小胡族”之句。这里的义征,即今义正乡。达摩,也为地名。《志丹县地名志》称:达摩寺位于县城西南42.6公里的樊川西南东侧义正乡榆嘴子村的一个梁峁,现为废墟。樊川,今仍其名。义正川、樊川都是洛河的支流。这说明自北宋以来,党项小胡部落的胡公一族就居住在以德靖寨为中心的义正、樊川和洛河川一带。现在的义正乡还有胡老庄、胡西山、胡盘山,樊川有胡梁山、胡台,金鼎镇有胡兴庄、胡阳湾等地名,也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了。
通过以上考察,我们可知自李继迁叛宋自立以后至北宋灭亡的一个多世纪里,朗阿(胡怀节之父,赐名忠顺)—胡怀节—胡继谔—胡子常—胡族第十四指挥胡某,祖孙五六代世代忠勇,为朝廷守卫保安军一线边防,世袭本族酋领、指挥使、并被朝廷加封为侍禁、西头供奉官、左右班殿值、三班奉职、三班差使等小使臣官阶称号。以迄金代,仍驻守保安边防,抵御西夏侵袭,子孙绵延宋金两朝150多年 ,可谓名门望族。
关于胡公家族的族属,《宋史·党项传》说,宋仁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以小湖(胡)卧浪族有功,诏补侍禁。胡公子孙署衔时也自称“小胡等族巡检”“本族沿边巡检”(胡公神道碑)、“保安军德靖寨管下胡族等十四指挥”(何家坬石窟题记),他们长时间保持部落制的组织形态,世袭部落酋长,符合党项、吐蕃等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所以胡公家族当为唐代迁居陕北的党项人。李继迁叛宋自立以后,胡公一族依附宋王朝。当时,白于山、横山山脉为宋夏界山,双方都利用这一地形扼守险要。这一地区居住着众多大大小小的党项部落,民风强悍,勇敢善战。依附西夏者为夏所用,依附北宋者为宋所用,小胡卧浪即为其中的一个部落,简称胡族。在中原汉文化的熏陶下,他们以胡为姓氏,取名也学汉人的样子有名有字。胡继谔已调任他州为官,说明他们正逐步完成由有部落首领向政府官员的转变。到了金代,胡公后裔署衔直署“副将”、“忠勇校尉”(城台石窟金代题记),已不见部落族称,可能部落组织已经瓦解。再后来,就逐渐融入汉族大家庭之中了。
北宋与西夏相争的百余年间,在缘边地区组织了大量亲宋的党项、吐蕃等族民众与西夏对抗这些部落蕃兵、弓箭手与各族民众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保安军胡公家族的这些遗物、遗迹为我们研究部落蕃兵的组织机构、职官设置、征战历史等问题提供了比较丰富详实的珍贵资料。保安胡公一族的迁徙、演变、汉化过程,也是陕北民族融合的一个缩影,对于陕北古代民族史、战争史、文化史研究诸方面,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注释:
藩落兵:北宋中期以来,在与夏、辽边境地区内附的吐谷浑、党项等少数民族部落中招募蕃兵,封赐部落首领管理。蕃兵或独立编队,或与汉兵联合编队,受边将指挥。
三班差使:宋代下级武官的官阶名称,无品级。
六宅使:唐时所设管理皇子出纳事务的内侍官,宋代沿袭,但仅作为武官迁转之阶,并无实际执掌。
内苑使:原为唐代设置的管理皇室庄田之官。宋代此官通常为武官迁转之职,并无实际执掌。北宋末改为武略大夫。
閤门司:宋代所设,掌官员朝会、宴享、外国使臣朝拜的班次顺序之事。设东上閤门使三人、副使二人,掌庆礼奉表之事;西上閤门使三人,副使二人,掌贡礼进献之事;属官为閤门袛侯。后来这些官职也为武官迁转之职,并无实际执掌。
内殿承制:宋初武官夲阶之名。北宋末改为武官品阶之名,仅表示官阶大小,俸禄多少,无实际执掌。
指挥使:宋代中级武官名。指挥为宋代基本军事单位,统兵官为指挥使、副指挥使,额定统兵五百名。五指挥为一军,五军为一厢。
散官勳加:此隋唐以来,“居曹有职务者为职事官,无职务者为散官。”散官为表示身份荣誉的名号。封爵、加勳获得的名号,就是散官名号。(段双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