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艺术 - 陕北民歌 - 陕北民歌保护关键在“民”不在“鸣”
陕北民歌保护关键在“民”不在“鸣”

陕北民歌     加入时间:2022/7/5 15:01:40     榆林日报

    保护陕北民歌是件好事、大事,也是件难事。近年来,榆林、延安两市就陕北民歌的保护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效果还不是太明显。究其原因,还是保护角度有些偏差,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用到陕北民歌本身,而是用到了陕北民歌的包装、宣传上,认为只要陕北民歌走出去了就得到保护,只要多打造几个陕北民歌手就能挽救陕北民歌。殊不知,这一切看似轰轰烈烈,好像将陕北民歌保护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实则不然,如果将陕北民歌比做“皮”的话,那么宣传的工作充其量只是“毛”而已,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笔者认为,陕北民歌的保护关键在“民”不在“鸣”。

    “民”,即陕北劳动人民。陕北劳动人民是陕北民歌的创造者、拥有者和捍卫者,是否参与保护,决定着陕北民歌保护的成败。只有充分调动陕北劳动人民的积极性,让陕北劳动人民积极参与到陕北民歌保护中来,陕北民歌的保护才不是“口号”,才有大的希望。
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并传承至今的珍贵文化遗产。它从产生到一代一代的传承创新,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陕北劳动人民。对陕北民歌的产生背景、传承传播、嬗变演化、濒危原因、濒危状况、抢救措施、发展前景等,陕北劳动人民心里清清楚楚。只有问计于民,才能把准脉、下准药。
要调动劳动人民保护陕北民歌的积极性,满足劳动人民物质利益是必要前提。劳动人民也要吃饭、看病、上学……当这一切在农村难以实现的情况下,只能含着眼泪背井离乡,混入城市的人流中。只有不断满足劳动人民的物质需求、加快建设农村的基础设施等,让劳动人民在农村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样他们才守家,守住了家也就守住了精神家园。
当问及民歌会不会消亡时,有人肯定地回答:“民歌民歌,有民就有歌。”
有了民,民歌就不会消亡。
陕北民歌也一样。

上一条:榆林小曲
下一条:陕北道情的音乐特色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电话:0911-2257618 邮编:71600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正在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