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言概况
延安市宝塔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延安市的中部,地处陕北黄土高原的中部,属于黄河支流延河的中下游。东面毗邻延长,西面与安塞接壤,南接甘泉、富县、宜川,北面与延川县、子长县接壤。宝塔区下设南市、凤凰、宝塔山、枣园、桥沟 5 个办事处,临镇、南泥湾、李渠、姚店、甘谷驿、青化砭、蟠龙、柳林、万花山、麻洞川、川口、河庄坪、冯庄 13 个乡镇。宝塔区境内方言分为 3 片。以宝塔区城区为中心,包括枣园、万花山、姚店、河庄坪、梁村、李渠、青化砭、丁庄、元龙寺、碾庄、甘谷驿、川口、桥沟、柳林、松树林、南泥湾为一片,说的是广义宝塔区方言,南面的官庄、临镇为一片,音系接近宜川话,北面的贯屯、下坪、张坪、蟠龙为一片,其突出特点是“上头话”味更重一些,入声字远远多于城区话。当然,宝塔区城区方言内部并不完全一致。我们主要选取的是延安宝塔区城区话。延安市宝塔区的方言属于晋语志延片,它是陕北晋语和中原官话关中片的过渡区方言。延安是一个移民城市,本地老户很少,20 世纪 30 年代榆林地区闹饥荒,大批的流民逃亡到延安,谓之“走南路”,其移民规模不亚于“走西口”。延安因为山地很多,是这些流民们安居的天然场所。当百倍乃至千倍的“上头人”(本地人称呼“榆林地区的人”)移民到延安以后,带来了“上头话”。“上头话”是志延片地区的人对榆林地区方言的称呼,泛指绥德、米脂、横山、榆林等地的方言。上头榆林话显然处于人口数量上的绝对优势,最终蚕食、覆盖了延安本地老话,使延安的方言发生了逆转。今天的延安话,年轻人的方言更像“上头话”了,年老一代的还保留着延安本地话的一些特色。当然都不是纯粹的了,是两种方言接触融合以后形成的混合语。只不过是,年青一代像“上头话”多一些,年老一代保留关中方言特征多一些。本音系主要发音合作人有:1. 罗琦(老派),男,汉族,生于 1956 年 8 月,现居住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凤凰办事处北门口社区。2. 贾小伟(新派),男,汉族,生于 1987 年 3 月,现居住在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桥沟镇北关村。
二、宝塔区方言老派音系
宝塔区老派方言声韵调系统如下:
(一)声母共有 26 个,包括零声母(摘选部分)
p 八布兵剥 ph 派步病败 m 门磨麦明 f 冯飞发风 v 伍万问外 t 但多都东 th 太同夺蛋 n 脑难南奴 l 老兰流路 ts 祖资争组 tsh 草粗茶坐 s 山酸生诗 z 吟 k 共高古敢 kh 逵开柜跪x 会化好活
(二)韵母 37 个,不包括儿化韵(摘选部分)
i 急米比你 u 姑苦书猪 y 鱼雨虚驴 a 八茶瓦打 ia 牙家压霞 ua 花瓜爪刮 uo 波过歌桌 yo 靴 又 学 又 确月 iε 姐写铁接 yε 学 又 靴 又 ai 开排鞋败 uai 快坏帅怀 ei 飞赔色悲 uei 国鬼对雷 ou 抽豆走狗 iou 球九油绿
(三)单字调 5 个声调
阴平 213 高开东谷刻麦月;阳平 24 穷娘人白盒毒罚;上声 52 古口好女老有粉;去声 44 近罪盖抗共饭育;入声 5 不石一十黑骨做
说明:
1. 延安话给人感觉“妖得很”(嗲声嗲气),是因为阴平是曲折调,而且音长拉得很长。
2. 阴平的弯头部分十分微弱,实际音值接近223。
3. 去声前面四分之三部分的动程为平调,后面剩下的部分微降,实际调值接近 443。去声一部分字由于受到新派影响读作 52。
4. 古入声字在口语中只有少数高频字保留入声读音,在认字时则读舒声。
三、宝塔区方言新派音系
宝塔区新派方言声韵调系统如下:
(一)声母共有 26 个,包括零声母(摘选部分)
p 八兵剥病 ph 派盘片爬 m 门磨麦明 f 飞饭符费 v 娃五外王 t 到多东毒 th 天太桃甜 n 南脑奴拿 l 老兰联鹿 ts 祖早争坐 tsh 茶粗抄词 s 山素生诗 z 吟 k 高柜桂跪 kh 开亏逵科 x 花侯会好
(二)韵母 34 个,不包括儿化韵(摘选部分)
i 笔弟鸡米 u 姑粗苦猪 y 鱼居驴虚 a 八打法沙 ia 霞家牙压 ua 话花瓜刷 uo 坐国郭桌 iε 茄铁年盐 ai 呆赖鞋败 uai 乖坏快衰 ei 杯雷飞白 uei 对脆柜嘴 ou 豆抽走头 iou 九酒六油
(三)单字调 5 个声调
阴平 213 高开东谷刻麦月,阳平 24 穷娘人白盒毒罚,上声 312 古口好女老有粉,去声 52 近罪盖抗共饭育,入声 5 不石一十黑骨做。
说明:
1. 阴平的曲折部分略有提升,实际音值接近211。
2. 阳平的最高点比 4 略高。
3. 上声与阴平调型相同,但显然前半部分降的幅度大些,故记作 312。
4. 去声的最低点比 2 略高。
5. 古入声字在口语中有部分高频字保留入声读音,读入声的字比老男要多些,在认字时大多已经舒化,多数读舒声。
四、新老派语音差异
下面从声母、韵母、声调等几个方面比较宝塔区方言新老派的差异。
(一)声母方面,二者完全一样,包括零声母在内都有 26 个相同的声母。区别主要是中古浊塞音、塞擦音的读音老派白读与中原官话关中片一样,无论平仄一律都读送气音,新派像北方官话那样,遵循了平声送气、仄声不送气的变化模式。
(二)韵母方面,老派 37 个韵母,新派有 34 个韵母。老派发音时鼻化色彩已经很轻,新派鼻化则进一步脱落,与韵母[iεyε]合并。
(三)声调上差别较大,增列临近的延安南部县的方言(洛川、富县、黄陵等地的方言属于中原官话),老派方言的阳平、上声、去声调值与洛川等地方言一致。新老派调值差别主要在上声和去声上。
(四)入声字的多寡上不同。老派方言保留入声读法的古入声字,都是方言口语中的高频词语,今入声字占古入声字总数的比例还不到百分之十,而中派和新派说话带有程度不等的“上头话”的痕迹,其中最典型的是说入声字的比例远高于老派。这种入声回流增多的现象显然不是语音内部演变的结果,而是语言外部接触的影响。
(五)老派方言的两字组变调趋同于新派。
延安宝塔区方言从归属上应属于陕北晋语,因为词汇中保留高频的入声字,深臻与曾梗通韵母合并,连读变调近于陕北而远于关中,口语中存在大量的陕北方言词,使得该方言语感上更像陕北话。通过对新老派方言的比较,我们认为延安宝塔区方言属于典型的过渡型方言,其底层当与富县、洛川、黄陵一样属关中话,因为它的声调调类和调值与关中话十分相似,而且很多关中方言的特色在延安本地话中多有保留。由于二十世纪以来榆林地区持续不断、大规模地向延安移民,造成了延安本地话失去了本色,变得很像陕北话了。
本文转载自《延安大学学报》2018年第40卷第6期,作者孟万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