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民俗 - 衣食住行 - 陕北窑洞民居的装饰艺术及其民俗文化探析-- 评《陕北窑洞民居》
陕北窑洞民居的装饰艺术及其民俗文化探析-- 评《陕北窑洞民居》

衣食住行     加入时间:2019/5/19 12:50:21     广告·书评

         众所周知,具有民族特色的居民建筑是装饰艺术中最为普遍的艺术风格之一。从某个地区的建设风格我们便可以看到这个城市的生活特色,领略到当地的文化遗存、生活风俗以及习惯。或者可以概括说,城市的居民建筑艺术其实本质上仍是该城市凝聚文化、民族记忆后的最终体现,饱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和景观文化。《陕北窑洞民居》一书是由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陕西省装饰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环境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会员吴昊教授主编的,该书的最大特色是课题组实践走访了陕北70%以上的地、市、县,并完成了大量的民居测绘、窑洞测绘及米脂窑洞古城三条大街的测绘实践,为保护与研究陕北窑洞积累了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陕北窑洞民居》一书共分为五章,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第二部分是实践。第一章为陕北窑洞民居概述,包括陕北窑洞民居的自然地理环境及陕北窑洞民居的源起,阐述了自古以来陕北窑洞民居的历史发展、类型特征及其美学特色。第二章阐述了陕北窑洞民居的聚落形态,介绍了陕北窑洞民居的不同村落形态,包括单体性的窑洞形态以及组合式的窑洞形态布局与空间处理,还论述了陕北窑洞的四合院的形态特征,涵盖窑洞四合院的形制过程、功能分析、形态体系等。另外,该章也介绍了窑洞四合院聚落案例——米脂窑洞古城。第三章诠释了陕北窑洞民居与建筑装饰艺术文化,包括陕北民俗民风与建筑环境、陕北窑洞民居建筑装饰、陕北窑洞民居建筑装饰艺术中的纹饰图案与民俗以及陕北民居建筑装饰艺术的文化 形态,展现出具有典型黄土特色的石雕、砖雕、木雕以及窑睑等。第四章为具体的考察实践案例,是对陕北民居生活方式的简单说明,并评析了陕北典型耕读文明的窑居状况,展示了其村落结构、规模、建筑风格及四合院的不同形式,其中最为精彩的部分是颇具影响的窑洞庄园:米脂刘家峁、姜氏庄园、杨家沟、常家庄园,扶凤古寨等。
        笔者在开展延安大学第二批资政育人项目(项目编号:YDZZYB17-040)中,对《陕北窑洞民居》一书进行了系统研读,从而对陕北窑洞民居中的文化艺术有了深入了解。陕北窑洞民居装饰中的文化艺术根植于陕北特有的精神文化和民风习俗,展现的是属于这个民族的人文精神、民族品质、城市内涵,是根据长期以来劳动人们的社会综合实践,最后建立起来的约定俗成的事物。陕北窑洞民居装饰图案中的艺术设计大多是祥禽瑞兽以及花草树木等,还有一些充满着魔化色彩的人物传说以及寓意祥瑞的文案、数字,其中包括一些神秘的故事,这些故事题材的演变最终根深蒂固于陕北文化及生活中。同时,这些文化也折射出属于陕北民族人们的精神文化和共识。通过阅读《陕北窑洞民居》一书,笔者了解到,陕北窑洞民居中的装饰艺术及其民俗文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梅花。梅花生于寒冷季节,抗寒并且极具生长力,在古人看来,梅花象征着不老不死。又因为梅花为五个花瓣,故又象征着中国传统五福:福、禄、寿、喜、财。因这些种种的文化意向,故梅花在陕北窑洞居民设计中经常被用作窗棂图案,别名“枪头梅花格”,枪头意为一种刚烈、阳刚气息,迸发进取之意,而梅花又常常与女子关联密切,意味着阴柔的女性美。所以,二者的结合,具有男女协调、生生不息之意,也寓意着子孙昌盛、连绵不绝之意。福瓜。瓜从字面的含义便可之其热切盼望,用于表达翘首以盼的幸福、运气以及吉祥的生活状态。装饰带有福瓜的设计,代表着“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含义。而本身“瓜”的本质又是藤本植物,枝条蔓延,硕果累累,于此又可比喻成后代子孙的繁荣昌盛。在陕北的个别地区,福瓜的形态不仅仅力刻于工具上,还在洞口设有“瓜”形态的装饰物立于门前。佛手。又名“佛手相”,陕北地区的窑洞民居装饰图案中,佛手与传统中国文化的“佛”同音,以此将其定义成祥瑞含义,代表可以获取佛祖的励助,生活安康,幸福美满,满足广大陕北人民内心的需求。石榴。灌木的一种,花瓣5~9片,浆果近球形,营养丰富。在陕北地区,石榴被寓意着人们多子多福。古代男女嫁娶时,经常要将石榴放置新房,并切开浆果,寓意夫妻恩爱,生活富裕。又因为石榴浆果的多子多汁,用此象征着事业、人脉的大丰收。同时,在亲友离去时,也常将石榴相赠,寓意着亲友健康出行,早入归回。
上一条:红砂山风光
下一条:陕北“六大怪”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电话:0911-2257618 邮编:71600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正在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