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北一大怪 -- 羊肚子手巾当帽戴

陕北四季分明,夏日酷热难当,干活时围一块毛巾,既可消暑又可吸汗。冬季天寒地冻,羊肚手巾将头一包,胜过戴顶大棉帽。春秋时节黄沙漫天,羊肚子手巾便成了最好的防尘头巾。陕北早晚温老较大,陕北人认为头是人体最怕凉的地方,头不凉,体无恙。因此,陕北人形成了扎羊肚子手巾的习惯。民歌唱道:“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蓝。”“三道道蓝”便被理解为“天地人三才”之道,真的很玄妙,陕北最乡土的东西,竟蕴含着最传统的精神。
二、陕北二大怪 -- 洋芋当饭不当菜

陕北土地贫瘠,适宜洋芋生长。从古至今,洋芋一直是陕北人的主食。陕北人有心,将个洋芋蛋子做出了数不尽的花样:洋芋擦擦、洋芋馍馍、洋芋丸子、洋芋凉粉等。陕北人一年365天,天天吃洋芋、顿顿有洋芋,一次没吃洋芋,也可能吃的是粉条,仍没有离开洋芋系列产品。好个洋芋,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陕北人。据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把马铃薯作为粮食对待,可见陕北人古代就已经与世界接轨了。
三、陕北三大怪 -- 挖个洞洞当家宅

人文初祖耕耘在陕北,他们将凝聚着人祖崇拜的窑洞建筑首先传给了陕北人。陕北历史上又是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烽火连连,百姓经常要迁徙避难,因此少有人家建设豪宅大院,多数百姓只掘三丈土窑,就可安家立舍,战乱一起,弃之而去。陕北窑洞,因其挖掘简便、成本低廉、冬暖夏凉成为陕北人民的主要民居建筑。日本的几个学者的研究结论是:窑洞是最适合人居的地方。
四、陕北四大怪 -- 斜跨毛驴走得快

毛驴是陕北人的主要交通工具和耕作伙伴,陕北人呢称它为“生灵”。毛驴不仅有可爱的外表,而且生性也确实灵动,它能感觉到主人的喜、怒、哀、乐,主人斜跨毛驴背上,铃声叮当,蹄声嗒嗒,得意之时放声高歌,毛驴也仿佛通了人性,奋蹄飞奔。这生灵还能感觉到主人的用意,你若赶着它走,它懒懒散散,你若骑上它,它可能消极息工,只有斜跨着它,毛驴便觉得主人只是临时坐在它的背上,随时可能下来,只要自己奋力奔跑,主人便会下去。于是,便有了陕北一怪一斜跨毛驴走得快。
五、陕北五大怪 -- 唱着酸曲谈恋爱

酸曲者,民歌也。陕北人生性浪漫,情感多以民歌表达,男女相爱,更是离不开民歌传情达意。对于不认识的女人可以唱“你若是我的妹妹,招一招那个手,你不是我的妹妹,走你的那个路”;赤裸裸的表白、爱慕可以唱“咱们俩个拉手手,亲口口,背洼洼上一哒里走”;思念恋人可以唱“想你来!想你来!眼睛仁仁想你来!看见别人当你来....”,“一颗豆豆两颗米,抱在怀里还想你”。唱着民歌谈恋爱,这在陕北是最风光的事。
六、陕北六大怪 -- 羊肉按件不零卖

陕北人胸膛里有游牧民族的热血在澎湃,饮食习惯有游牧民族的遗风。大块吃肉,大碗喝酒,逢年过节更是如此。这样的饮食习惯,反映到交易上的一大怪相,就是陕北人买羊肉从来就是论件,一只羊按四条腿分成四件,这是卖羊肉的最小单位,绝对不会再分割了。你要是想在陕北买二斤羊排,不仅买不到,还会被人耻笑的,你说怪还是不怪。陕北绥德县出土的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买卖羊肉的情景,也是一个人拿1/4的羊交易,可见羊肉不零卖起源于汉代。
六大怪是陕北人的习俗,六大怪是陕北人的特征,无六大怪,则无陕北人。
来源:张小兵《陕北禁忌民俗文化》,科学出版社,2013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