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人物 - 李象九:黄龙山的“开山之祖”
李象九:黄龙山的“开山之祖”

陕北人物     加入时间:2023/11/15 13:08:18     

 来源:《各界》2018年 第23期      作者:卫敬安   

 

清光绪三年,山西、陕西、河南大旱,旱灾导致人口大减,饿死、外逃十之存三,黄龙山从此荒芜,次生林长起,黄龙山脉延伸到宜川、洛川、甘泉、白水、澄城、韩城等八县边沿,疏于管理。朝廷管辖成空的地带,饥民造反,揭竿而起,官逼民反啸聚山林,黄龙山成了名副其实的“水泊梁山”。草莽英雄占山为王,纷纷自立山头,匪民不分,拿起锄头是农民,一声号令放下锄头,掂起枪杆子就是土匪。黄龙匪事当时名震三秦及黄河两岸,对周边各县官府及省会西安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李象九(1897~1954)是白水县尧禾镇人,白水尧禾地处黄龙山南麓的余脉,黄龙山土匪进袭关中经常途径此地。幼时的李象九曾耳闻目睹黄龙山土匪杀人放火,特别是当他考上东府名校同州(大荔)师范后,由于黄龙山土匪袭击东府首府同州,他不得已因战乱而辍学。
 
 
青年时期的李象九对匪患有着切肤之痛,立志消灭匪患。1927年10月12日,李象九参与了中共陕北领导人谢子长、唐东元发动的“清涧起义”。清涧起义失败后,他曾率小部分人南下辗转黄龙山区,不久这些人解散,李象九便借此机会逗留此地,实地考察了黄龙山人口及自然资源,特别对草场载畜量、土地面积及载养人口的能力、林地开发、矿产资源作了详细的调查。对消灭匪患有了基本思路后,李象九主张移民,安置难民,在人口增多的同时加强地方政权和武装建设,与山匪争地盘,使土匪的生存空间缩小,从而达到消灭土匪的目的。
 
 
在黄龙山柳沟川,李象九结识了韩城西赵庄村人焦椿茹,焦椿茹进山雇人开荒,李与焦多次交往后二人成为莫逆之交。李象九凭借从红色报刊上得到的粗浅认知,对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有所向往。在李的鼓动下,焦李二人开始模仿苏联集体农庄模式,招揽难民、逃兵,这批人到达居民沟后,按照苏联集体农庄模式开展生产生活,还创办了居民沟保育院。居民沟后来成为了地下交通站,把国统区的情报转行边区,又把边区的消息传递出来。
 
 
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后,全民抗战爆发,东三省难民入关,大批中原省份难民沿陇海线入陕,李象九向省政府呈文,力陈“开垦黄龙山乃当前之急务”,亦能收留、安置滞留省城的难民,支援抗战。经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批准,于当年11月6日,成立黄龙山垦区筹备处,任命李象九为主任,筹备处地址设于白水县纵目镇,李即派专员于11月12日入山,作实地调查。12月28日,李象九向省政府呈报调查情况和“开垦黄龙山荒区实施方案”。1938年1月l日,陕西省黄龙山垦区办事处正式成立,李象九任主任。1月6日,收编盘踞黄龙山多年的一支武装力量李俊杰(又名李志英)部,改编为黄龙山垦区保安警备队,办事处移驻黄龙山石堡镇。当年收容黄泛区灾民和战区难民25132人,编为5区69保656甲,并发放赈款,组织互助社,试办集体农庄,创建临时诊所,成立“难童保育会”。架设石堡纵目电话线,设石堡邮政代办所,修筑石堡经黄龙山镇直达纵目长达40公里的大道。自此,黄龙山垦区初具县制雏形。
 
 
李象九为开垦黄龙山垦区,10多年四处奔走呼吁,百折不挠,终实现其志。正当他的事业风生水起之时,因国民党特务密告其有“共党嫌疑”而被调离黄龙。40年代初李在公开身份的掩护下,为共产党做了不少工作,他曾申请恢复中共党员的组织关系,但党的上级组织考虑到他如果继续留在党外,凭他在社会上的影响,更有利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西安解放后,李象九代表西北各界人士出席了全国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并于1949年10月1日受邀参加了开国大典,后担任陕西省人民政府委员、省政协常委等职。1954年7月,当选为西安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同年10月病故于西安。
上一条:刘志丹:群众领袖 民族英雄【纪念刘志丹同志诞辰120周年】
下一条:已经没有了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电话:0911-2257618 邮编:71600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正在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