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乱弹 - 陕北人说陕北 - 三谈陕北民歌
三谈陕北民歌

陕北人说陕北     加入时间:2010/12/7 14:16:47     

陕北民歌是世界民歌花园中的一支奇葩,从人数上讲它是世界上最流行的民歌,有十几亿人在传唱陕北民歌。陕北民歌的文化价值,它是陕北人民生活的艺术写真,它是唱出来的陕北史诗,它是吼出来的陕北风情画,它是传统价值和现代价值的最美妙的承载体。

一谈陕北民歌起源

先谈一个专业问题,陕北民歌产生于什么时代,这个问题不可能轻易回答,但是我可以用历史的知识和社会发展的逻辑推断陕北民歌产生于什么时代。

传说时代有这样一些美丽的故事,黄帝驭龙升天,万民齐声挽留,声振寰宇。大禹治水时,率领陕北先民,奋力挖山疏河,劳动的号子直冲九霄。大禹三十未婚,先民爱戴,齐声高唱“求偶白狐九尾长,灵光照谁谁称王,哪个娶了涂山女,那家事业定兴旺。”先民们为了表达对英雄的无限崇敬,唱出了无数的颂歌;先民们勤奋劳作,喊出了铿锵有力的号子;先民们恋爱娶妻生子,产生了唱不完的情歌。由此可见,陕北民歌产生于传说时代,甚至更早。民歌就是陕北人情感的宣泄,生命的呐喊。陕北民歌,我们可以肯定的说它产生在距今5000年前的传说时代。

二谈陕北民歌特点

陕北民歌是怎样的民歌,有什么特点。

要了解陕北民歌,就要了解陕北和陕北文化。陕北地处过渡地带,陕北文化也打上了这样的烙印,甚至影响到了陕北人民的气质、品格和方言。

这一方热土是,中原与边疆的过渡地带;汉族与胡人的过渡地带;农业与牧业的过渡地带;山西与蒙地的过渡地带;战争与和平的过渡地带;定居与游牧的过渡地带;安静与躁动的过渡地带;现实与浪漫的过渡地带;谦和恭顺与不安现状过渡地带;儒家循规蹈矩与多神崇拜随遇而安的过渡地带。地处文化板块的接缝处,文化的碰撞交融,使这里的文化有其独特的特质。

首先,陕北文化具有多元性。陕北文化就是从大红大绿的中原文化过度到白云绿草冷色调的草原文化的过渡色。汉族的主色调中溶入了少数民族的色彩,有匈奴、鲜卑、羌、蒙的民族的色彩。陕北民歌就是这样,它的来源就是多元的,受山西的戏曲和民歌的影响,也加入了甘肃花儿和内蒙民歌的旋律,它是这些优秀民间艺术的杂交繁育的产儿。山西民歌的能巧、嗲乖和蒙古民歌的彪悍、粗犷结合的产物。山西民歌阴柔尖锐与蒙古人的长调深沉悠长相结合。陕北民歌既有田园韵味,又有马背情调,这就是陕北民歌的特征。

其次,陕北文化具有开放性。陕北文化始终是一个开放的文化,在历史的长河里,陕北这口大锅不断加入不同民族文化的粟米,最后熬制成一个具有独特口味的美味粥汤。现在他还可以填进一些新的元素,这样并不破坏它整体的完美,因为陕北文化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完善的体系,没有中原文化所特有的排他性,陕北民歌具有很强的开放性。一切题材皆入民歌,好事可以入歌,坏事可以入歌;喜事可以入歌,丧事可以入歌;尊崇礼教可以唱,乱伦胡为可以唱。演唱的随意性更是让人吃惊,信天游,以演唱者的自身嗓音为基础,可以任意发挥。根据演唱者和演唱者所处的环境加入虚词叠词和即兴创作词。陕北民歌就是一种开放的民歌,世界上没有那一种民歌象陕北民歌一样,不拘形式,不限内容。陕北民歌把人的演唱技巧和创造力发挥到了极致。俗话说:十人九个调,就是陕北民歌的突出特点。

第三,陕北自然条件较差,灾荒连年不断,地处边疆,战乱频发。陕北文化中祈福消灾和反抗斗争的特色非常明显。陕北民歌也一样,它是人们祈求神灵保佑的祷告,是人们对苦难生活的无奈感叹,甚至是对自然压迫和阶级压迫的激烈反抗。陕北民歌中大量的题材就是略带哭调的苦歌和充满激越旋律的呐喊和诅咒。特别是延安时期的新民歌,这是陕北人民革命情感的总爆发。延安时期,是陕北民歌最辉煌的发展时期。

三谈陕北民歌发展

我们能为陕北民歌繁荣做些什么?

延安大学是陕北地区唯一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她在发掘、保护、传承陕北文化,研究陕北民歌方面成绩斐然。涌现了一批陕北民歌研究专家,出版了一批学术著作和文章。在校园、在课堂大唱陕北民歌。延大最近又与延安电视台合作举办了首届“陕北民歌大赛”,从校领导到普通职工,从退休干部到大一学生,踊跃登台,涌现出了一批校园民歌手,为陕北民歌的普及推广开风气之先河。

作为延安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陕北唯一的一所历史文化学院,我们既肩负研究陕北历史文化的神圣使命,又担当陕北旅游管理教育的责任,民歌的研究就是我们共膺之责,我们一定聚集学院人才为陕北民歌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陕北民歌要发展、要推广,一定要实现民歌现代化。延大人要继承老一代鲁艺人的精神,是他们把陕北民歌赋予革命的活力,随着中国革命的成功,陕北民歌红遍了全中国,他们给了陕北民歌灵魂和生命。延大人应该在陕北民歌的现代化进程中成为生力军。民歌内容需要现代化、民歌表现形式需要现代化,民歌加入现代流行元素,民歌传播演唱需要现代化,只有这样,才能使陕北民歌成为现代人的精神食粮。人们喜欢复古基础上升华的东西,人们并不完全喜欢未经加工雕琢的古董。延大人就是陕北民歌升华发展中当然的创新者,我们希望把延安大学建设成为陕北民歌创新研究的全国基地。

我们高兴的看到,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歌的事业,不仅在春节晚会上主打陕北民歌牌,而且开办了“陕北民歌大舞台”,从而为陕北民歌搭建了表演展示的平台,使得市民参与民歌的演唱,把陕北民歌的传承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今天陕北民歌大舞台已经搭建起来,让我们自豪地展现陕北人美妙的歌喉,展示陕北民歌的魅力,让世界领略陕北文化的风采!

2009年4月10日于办公室见《延安日报》(张小兵)

上一条:红楼梦里的宜川话
下一条:未来的艺术家们请用灵魂歌唱吧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电话:0911-2257618 邮编:71600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正在备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