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乱弹 - 陕北人说陕北 - 陕北窑洞与自然地理
陕北窑洞与自然地理

陕北人说陕北     加入时间:2010/12/9 16:53:36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工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黄土地上古人类诞生和繁衍可追溯到一百多万年之前,那时就有人在这里定居。黄土地在120万年前已经开始堆积,100万年前已有相当厚度。
    从黄土的物质来源、黄土的沉积构造与结构及黄土的地球化学特性看,黄土主要形成于冰期或间冰期的干冷气侯环境。因此,黄土堆积期限为高原古荒漠发展期,当 时生态环境恶化,黄土成壤主要为化学风化作用,生物作用甚微。于是黄土质松疏松、胶结物含量少,不具土壤结构,遇水崩解湿陷,抗侵蚀强度低。后因气侯温暖 潮湿或凉温湿润,大量的植物生长


延安·牛家沟(2001年)

繁殖体生物作用主导了黄土的成壤作用,使古壤的有机质与胶结物含量较高,土壤结构发育良了,具有较强的抗侵蚀力,这对今后古人在黄土层上能够挖凿窑 洞创造了地理和物理上的可行性。陕北地质基础属华北陆台的鄂尔多斯地台中的陕北盆地,在构造上是单斜翘曲构造,呈东高西低的大斜坡。地台区新构造运动特点 是大面积垂直升降运动,以上升为主,加剧了流水的侵蚀与切割,致使黄土高原成为支离破碎、千沟万壑、梁峁交织的黄土地。根据考


延长·高花河(2003)

古资料,挖掘洞穴的三棱大尖状石器出现在50——60万年前。因此,可以推断从那时起古人类就已经用石器人工挖掘黄土洞穴了。原始人在天然黄土断崖上营造洞穴这种居住形式,发展到今天成为陕北黄土高原上独特的窑洞建筑。
     陕北地貌是以黄土梁状丘陵沟壑区为主,它们是因为基底古地貌成为起伏不平的丘陵,黄土堆积地貌呈现波浪状起伏,又由于晚近期构造活动以隆升为主,雨水侵蚀 强烈,沟谷与冲沟下切,地表遭到严重破坏。因而产生众多的峁丘一梁岗,当地居民称前者为土峁,后者为黄土梁。可是峁梁总是伴生,统称为黄土梁峁。就其成因 而言,主要为流水侵蚀地貌;其次为风蚀与重力侵蚀地貌。流水侵蚀形成的微观地貌为黄土原,黄土梁峁,黄土壕地,涧地以及切沟、冲沟、河沟等。诸多原因造成 陕北黄土高原的沟梁峁壑特征明显,建筑窑洞的依山地势较多而有利于人


佳县·陆家山(2000年)

口的生存固守,从空中俯视星罗棋布的窑洞点缀在这片奇特的黄土高原上甚为壮观美丽。陕北黄土高原年平均降水量450- 650毫米;海拨800-1800米;黄土厚度50—100米;年平均相对湿度66%-78%。气侯属温带大陆悸季风半干旱气侯,春季干旱多风,夏秋温凉 多雨,四季冷暖干湿分明,夏短冬长。年日照数为2700小时,所以窑洞大多建在山


米脂·杨家沟(2002年)

沟的阳坡上。该地区窑洞民居大多面南背北,所以窗户面积尽量大,以利最大限度采光,提高窑洞内亮度和温度。大面积开窗是窑洞建筑外观的显著特征。黄土高原上星罗棋布的窑洞,似满天星斗点缀在沟、梁、塬、峁之间,是


延川·永坪镇(2003)

陕北人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认识利用改造黄土的智慧结晶。陕北窑洞主要是适应黄土高原的地质、地貌、气侯等自然条件下产生特色建筑。窑洞选择了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选择人,人又选择了窑洞。这种“天人合一”的自然辩证法则,似乎隐藏着不可言破的玄机。


上一条:陕北“六大怪”
下一条:陕北定边县的宗教信仰简介
陕北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办 联系电话:0911-2257618 邮编:716000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16位以上颜色Netscape6.0、IE5.0以上版本浏览器; 网站正在备案中